"路平專案"實施之後的整體改進狀況

b96302216政治國關組二王思佳(上台報告的內容)

 

根據台北市議員黃珊珊的質詢內容而知台北市97年2月共有4477處道路坑洞修復,是同年1月的2213處,以及96年1月的2261處的兩倍(這只是有統計的,其他黑數還不知道有多少)

 黃珊珊議員表示,台北市的馬路已經爛到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不要說「地無三里平」,台北市根本沒有一段馬路是完好如初,沒有任何一塊補丁的。就拿台北市政大樓周遭來看,市府路、松高路、松智路、松壽路以及松仁路也是東一塊、西一條,到處都是補補貼貼,市政府連自己市政大樓周遭都管不好了,其他地方的馬路就更不用說了!市政府的「路平專案」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根據熟悉相關業務的市府人員表示,問題就是出在「組織整編」。

 據該市府人員指出,過去關於道路的挖掘及銑鋪修復是分屬於新工處及養工處,因此還有個監督分工關係,但是後來市政府將養工處「組織整編」,把原來的道路相關 業務劃給了新工處,變成新工處全權負責,可是這也因此少了監督機制。所以,才會出現許多市民經常抱怨怎麼前幾天才剛鋪好的馬路,一遇到下雨,就又破損了, 然後又在原來補丁的地方再補一次,一補再補,馬路愈補愈爛!

 

 

日期

坑洞修復數量

日期

坑洞修復數量

96年1月

2261

96年2月

1988

96年3月

2599

96年4月

2531

96年5月

2127

96年6月

3380

96年7月

2734

96年8月

3201

96年9月

3183

96年10月

2355

96年11月

2933

96年12月

2214

累積

31506

 

 

97年1月

2213

97年2月

4477

97年3月

3212

 

 

  

而且這樣的爛馬路影響的恐怕不只是市民的觀感而已,還會直接影響用路人的安全。根據統計,從94年~97年因為路面設施因素申請國賠的案件,從94年的63件,略增到95年71件,激增到96年的93件,97年1-3月,光是第一季就暴增到43件,可見,這個問題非同小可!其實對於道路銑鋪以及回填都有著標準作業流程,也有保固要求,比如同一地點查報修復三次、後度未達規定等,承商都有罰則。市府有沒有徹底執行這些規定才是問題的關鍵,不然「路平專案」只是提供民眾檢舉方式,馬路是永遠不會平的。

 

日期

路面設施因素申請件數

94年

63

95年

71

96年

93

97年1-3月

43

  最後黃珊珊議員要求,新工處對於道路挖掘証之申請要更嚴謹,同一路段除非特殊緊急事況,否則三個月內不准核發證照;另,工務局也應該研擬是否增設檢舉獎金, 民眾要是發現有莫名的單位正在挖路,經通報「路平專案」確認為未經審核私自挖掘的狀況,依法可處以罰款,主管機關可比照衛生局及環保局,對於檢舉屬實的人 可依比例獲得獎金。如此一來,才能有效的遏止亂挖的現象,台北馬路才有「平整」的一天!

 

 


 7成3道路不合格 中正路排行第一

北市路不平 用路人心中更不平

台北市議員賴素如今(1)日於工務部門質詢時,針對台北市道狀況坑坑疤疤,民眾多年來怨聲載道,推動多年的路平專案,不僅未見成效,道路品質反而越來越差,向新工處提出強烈質疑。

賴素如表示,台北市道路損壞、不平的情形,舉反隆起、凹陷、龜裂及補丁等情形可說隨處可見,不僅用路人抱怨連連,就連新工處96年針對103條重要 道路平坦度檢測報告中,就有76條道路超出標準值,不合格率高達73.8%,其中又以士林區中正路的情形最為嚴重,堪稱台北市第一爛路。

賴素如指出,IRI值是國際通用測量道路平坦度的指標,是測量車行距離1公里時上下跳動的垂直位移變化量,按照營建署市區道路標準,IRI值須在每 公里4.5公尺以下。除前述名列榜首的中正路外,還有分居第二、三名的重慶南北路、八德路,以及忠孝東西路、興德路62巷、金山南路新生北路等,這6條道 路都是IRI值在11以上的大爛路。

賴素如說,台北市的道路究竟不平到什麼程度?從數字的變化便可一目了然。根據市民撥打工務局的「路平專線」通報數,自94年的3228通(見附表 一),到96年暴增至5836通,就可說明路面品質變差的情況,而97年的情形更明顯,光1到3月的累計數字就已達2070通;另外,撥打市民熱線的通報 案件也是逐年呈倍數增加(見附表二),97年單單1月至4月的統計資料499通,幾乎快等於94年一整年的通報件數。

賴素如進一步表示,道路不平的現象,不止顯見於電話通報的資料,更反映在駕駛人的用路品質上。根據交通大隊95年至97年3月的統計資料(見附表 三),因為路面不平所導致的鋪面交通事故,95年平均每月有9.8件,造成9.5個人傷亡;96年時增加到12.75件,傷亡人數也增加到13人;97年 時更為嚴重,平均每月都有17.3件,是95年的176%倍,造成傷亡人數也攀升至16.3人,是95年的172%倍。從以上資料來看,道路不平已是駕駛 人道路安全非常危險的殺手。

賴素如再指出,根據法規會95年至97年3月的統計資料(見附表四),95年受理國賠的申請案件223件中,有71件是因路面設施因素提出申請,比 重占31.8%;96年受理的232件中,也有4成是因路面不平提出申請的;97年至3月止,更已有49件是路面因素的國賠案件,占當年全部國賠案件的 67.2%;路面因素占國賠案件的比重越來越高,累計的賠償金額更已造成市庫1181萬元的不必要支出。

賴素如強調,市府推動「路平專案」已邁入第七個年頭,路面品質沒有改善也就罷了,甚至一年還比一年更差;每當媒體報導台北路不平的新聞時,市府總是有辦法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是推給包商回填不實,就是推說其他單位不斷挖管所致。然而從歷年的路證申請及核發、裁罰件數、金額等資料來看,自95年至 97年3月止,路證核發的比例高達78.4%(見附表五),但施工填補之後,主管機關去檢視、監督所開出的罰裁案件,卻只有核發案件的3.3%,比例明顯偏低,無怪乎施工單位草率施工,相關單位沒有負起主管機關的責任,就是台北市道路品質今天如此不堪的原因。

賴素如具體要求,市府應盡速檢討「路平專案」的施行成效,針對問題設法解決,在抱怨其他單位不斷挖管的同時,對於「共同管溝」的推動也應該拿出市府的魄力。同時,加速建立全市道路平坦度的的普查資料,道路的品質不是鋪好就沒事了,如何有效維持應有的平坦度,才是市府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附表一

94年至973  路平專線通報案件數統計表

單位:件

年度

94年

95年

96年

97年

(1-3月)

總計

3228

3461

5836

2070

 

 

 

 

 

 

附表二

941月至974  市民熱線接獲通報路面案件數統計表

單位:件

年度

94年

95年

96年

97年(1-4月)

 

總計

522

951

1447

499

 

 

 

附表三

統計期間:95年1月1日至97年3月31日止

 

 

 

台北市鋪面交通事故統計表

 

鋪面交通事故統計

年度

95年

96年

97年
(1-3月)

發生件數(件)

118

153

52

傷亡人數(人)

114

156

49

每月平均發生件數(件)

9.8

12.8

17.3

平均件數成長率(與95年相比)

 

29.7%

76.3%

每月平均傷亡人數(人)

9.5

13

16.3

傷亡人數成長率(與95年相比)

 

36.8%

71.9%

 

 

 

 

 

 

 

 

附表四

統計期間:95年1月1日至97年3月31日止(依受理日期)

 

 

台北市政府國家賠償案件統計表

 

 

 

 

年度

95年

96年

97年(1-3月)

合計

受理件數(件)

223

232

64

519

有賠償案件金額(元)

27,205,808

2,231,837

0

29,437,645

路面設施因素申請件數(件)

71

93

43

207

路面不平整因素申請案件賠償金額(元)

10,802,892

1,007,765

0

11,810,657

路面設施因素占總國賠案件百分比

31.8%

40.1%

67.2%

 

路面設施因素占總國賠金額百分比

39.7%

45.2%

 

 

 附表五

95年至97年度路證申請及核准、裁罰件數、金額統計表

 

95年

96年

97年
(至4月26日)

總計

申請件數

9863

9565

3110

22538

核准件數

7670

7717

2280

17667

核准比例

77.8%

80.7%

73.3%

78.4%

裁罰件數

82

407

102

591

裁罰比例

1.1%

5.3%

4.5%

3.3%

裁罰金額

265萬

1268萬

259萬

1792萬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  製表:賴素如議員研究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ministr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