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週的課程中,我們檢視了為何需要官僚組織的原因。其中一項原因是,一般市場導向的組織,在某些方面無法做為社會功能執行的主體。其中公共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道路則是與我們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公共財之一。

 

過去,小老百姓對政府的行為,是無從置喙的。缺乏一個管道能夠溝通。只能靠賢明的縣長,在馬路上釘個釘子檢視柏油路是否有照合約鋪上夠厚的瀝青層。然而,從路平專案,我們在政府--市場--民眾這片光譜中,看到了一條連結的線。

 

首先,政府提供了統籌和把關的角色。他們先要規劃都市、交通、以及道路的整體開發。而政府自己並沒有養一批專門鋪路的人員與機具,而是規畫完成後對外發包。讓民間廠商評估成本和自身能力後,讓最低價或最有利的方案得標。這就是新治理模式中市場式政府的體現之一。

 

完工後,驗收等把關角色這部分,回歸到政府,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測量工程是否達到標準。沒到標準就扣錢、重做。這層功能是無法以市場取代的,它是一個公權力的執行。而在完工後,事情還沒結束。因為用路人才是直接審視道路可用性的一群。路平專案配合1999市民熱線以及線上通報等機制,擴大了公共參與,以極低的成本「雇用」了全市民眾的視線,回報改進。而在我們實際回報的測試中,有關單位也以驚人的速度反應(兩三天之內就有回應)。因此根據我們的觀察,不失為聰明、高效率、效能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dministr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